
寬厚仁愛,克己恕人 (田建升)
寬厚仁愛,克己恕人
各位教親!我們的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,穆斯林是愛好和平的人,和平與寬容都是伊斯蘭教宣導的美德。《古蘭經》教導我們:“你們當競爭先趨向從你們的主發出的赦宥,和那與天地同寬的、已為敬畏者預備好的樂園。敬畏的人,在康樂時施捨,在艱難時也施捨,且能抑怒,又能恕人。真主是喜愛行善者的。”(3∶133-134)真主在經文中把“抑怒、恕人”的人稱為:“敬畏者、行善者”並給他們許諾“赦宥”和“天與地同寬的樂園”因此,我們作為穆斯林,理應競相行善,並寬容待人。但是,怎樣才能做到“恕人”呢?真主的使者、穆聖(r ) 為我們做出了榜樣。真主在《古蘭經》中說:“你要原諒,要勸導,要避開愚昧無知的人。”(7:199)“凡能忍受而加以赦宥者,他們的那種行為,確是應該決心做的事情。”(42:43)“他們應當恕饒,應當原諒。難道你們不希望真主安拉赦宥你們嗎?真主安拉是至赦的,是特慈的。”(24:22)穆聖謹遵真主的教誨,備受傷害而不圖報復,屢遭挫折而不氣餒,忍辱負重,堅忍不拔,寬大為懷,克己恕人。對傷害過他、迫害過他的頑逆之徒始終以禮相待,從不計較。吳侯德戰役中,多神教徒讓穆聖遭受了種種折磨,而有人讓穆聖詛咒他們時,穆聖卻祈禱說:“主啊!饒恕我的族人吧,因為他們是無知的。” 穆聖在麥加傳教期間,古萊什(قريش)多神教徒曾傷害、欺淩、嘲弄、折磨過聖人,並把他和其他穆斯林趕出家園,後來又多次挑起戰事侵犯穆斯林,但在穆聖光復麥加後,穆聖卻赦免、寬恕了他們。在光復麥加的那天,穆聖問他們: “你們也許在想,我會怎樣處置你們吧?” 他們說: “你是我們慷慨、俠義的同胞的兒子,我們想你一定會寬待我們。” 穆聖說:"你們去吧,你們都自由了。” 穆聖待人慈祥和藹、體貼入微,讓人感到慈父般的溫暖。真主在《古蘭經》中啟示道: “只因為從真主發出的慈恩,你溫和地對待他們;假若你是粗暴的,是殘酷的,那末,他們必定離你而分散;故你當恕饒他們,當為他們向主求饒,當與他們商議公事。” (3:159)《古蘭經》 又啟示道:“善惡不是一樣的。你應當以最優美的品行去對付惡劣的品行,那末,與你相仇者,忽然間會變得親如密友。” (41:34) 聖太阿伊莎رضي الله عنها 說: “對惡言穢行,穆聖深惡痛絕。在街道上,他從不高聲叫喊,穆聖從來都是以德報怨,對行惡者總是寬容包涵。”要成為一個愛和平,講寬容的穆斯林,就必須以穆聖為榜樣,學習他那樣的仁厚、寬容的品德,用真心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。 人與人之間要公正相待,要仁慈、大度、自我犧牲、要克己為人,富有同情心;信仰上要堅持“宗教無強迫”的原則,寬以待人;化敵為友即便是敵人,也要“以德報怨”,以寬容的態度去善加對待。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信仰上應互相尊重,生活中要融洽相處。穆聖就特別強調討好鄰里關係,尤其是非穆斯林的關係。穆斯林與穆斯林之間更應團結、愛護,正如穆聖所說:“穆民之間猶如一個身體,一個肢體有病,其它部位都會為之發燒痛苦。”我們伊斯蘭教還規定了許多穆斯林之間應盡的義務,如回答道安,探望病人,應答邀請,幫助貧困者,發送亡人等。就是為了培養穆斯林之間團結、友愛、寬容精神的具體措施。 各位教親!伊斯蘭教的寬容是一個複雜的議題,既有教義上的包容性,也有實踐上的多樣性。 了解伊斯蘭教的寬容,需要同時考量其教義、歷史和不同社群的實踐。 此外,也需正視伊斯蘭教內部存在的挑戰和爭議,才能對伊斯蘭教的寬容有更全面的認識。 讓我們遵守《古蘭經》的教誨,以穆聖為榜樣,從我做起,宣導和平、寬容的美德,做一個寬容的穆斯林,對人,對教門多做善行,並期盼獲真主的 “赦宥”和“與天地同寬,已為敬畏者預備好的樂園”。
各位教親!我們的伊斯蘭教是和平的宗教,穆斯林是愛好和平的人,和平與寬容都是伊斯蘭教宣導的美德。《古蘭經》教導我們:“你們當競爭先趨向從你們的主發出的赦宥,和那與天地同寬的、已為敬畏者預備好的樂園。敬畏的人,在康樂時施捨,在艱難時也施捨,且能抑怒,又能恕人。真主是喜愛行善者的。”(3∶133-134)真主在經文中把“抑怒、恕人”的人稱為:“敬畏者、行善者”並給他們許諾“赦宥”和“天與地同寬的樂園”因此,我們作為穆斯林,理應競相行善,並寬容待人。但是,怎樣才能做到“恕人”呢?真主的使者、穆聖(r ) 為我們做出了榜樣。真主在《古蘭經》中說:“你要原諒,要勸導,要避開愚昧無知的人。”(7:199)“凡能忍受而加以赦宥者,他們的那種行為,確是應該決心做的事情。”(42:43)“他們應當恕饒,應當原諒。難道你們不希望真主安拉赦宥你們嗎?真主安拉是至赦的,是特慈的。”(24:22)穆聖謹遵真主的教誨,備受傷害而不圖報復,屢遭挫折而不氣餒,忍辱負重,堅忍不拔,寬大為懷,克己恕人。對傷害過他、迫害過他的頑逆之徒始終以禮相待,從不計較。吳侯德戰役中,多神教徒讓穆聖遭受了種種折磨,而有人讓穆聖詛咒他們時,穆聖卻祈禱說:“主啊!饒恕我的族人吧,因為他們是無知的。” 穆聖在麥加傳教期間,古萊什(قريش)多神教徒曾傷害、欺淩、嘲弄、折磨過聖人,並把他和其他穆斯林趕出家園,後來又多次挑起戰事侵犯穆斯林,但在穆聖光復麥加後,穆聖卻赦免、寬恕了他們。在光復麥加的那天,穆聖問他們: “你們也許在想,我會怎樣處置你們吧?” 他們說: “你是我們慷慨、俠義的同胞的兒子,我們想你一定會寬待我們。” 穆聖說:"你們去吧,你們都自由了。” 穆聖待人慈祥和藹、體貼入微,讓人感到慈父般的溫暖。真主在《古蘭經》中啟示道: “只因為從真主發出的慈恩,你溫和地對待他們;假若你是粗暴的,是殘酷的,那末,他們必定離你而分散;故你當恕饒他們,當為他們向主求饒,當與他們商議公事。” (3:159)《古蘭經》 又啟示道:“善惡不是一樣的。你應當以最優美的品行去對付惡劣的品行,那末,與你相仇者,忽然間會變得親如密友。” (41:34) 聖太阿伊莎رضي الله عنها 說: “對惡言穢行,穆聖深惡痛絕。在街道上,他從不高聲叫喊,穆聖從來都是以德報怨,對行惡者總是寬容包涵。”要成為一個愛和平,講寬容的穆斯林,就必須以穆聖為榜樣,學習他那樣的仁厚、寬容的品德,用真心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。 人與人之間要公正相待,要仁慈、大度、自我犧牲、要克己為人,富有同情心;信仰上要堅持“宗教無強迫”的原則,寬以待人;化敵為友即便是敵人,也要“以德報怨”,以寬容的態度去善加對待。穆斯林與非穆斯林之間信仰上應互相尊重,生活中要融洽相處。穆聖就特別強調討好鄰里關係,尤其是非穆斯林的關係。穆斯林與穆斯林之間更應團結、愛護,正如穆聖所說:“穆民之間猶如一個身體,一個肢體有病,其它部位都會為之發燒痛苦。”我們伊斯蘭教還規定了許多穆斯林之間應盡的義務,如回答道安,探望病人,應答邀請,幫助貧困者,發送亡人等。就是為了培養穆斯林之間團結、友愛、寬容精神的具體措施。 各位教親!伊斯蘭教的寬容是一個複雜的議題,既有教義上的包容性,也有實踐上的多樣性。 了解伊斯蘭教的寬容,需要同時考量其教義、歷史和不同社群的實踐。 此外,也需正視伊斯蘭教內部存在的挑戰和爭議,才能對伊斯蘭教的寬容有更全面的認識。 讓我們遵守《古蘭經》的教誨,以穆聖為榜樣,從我做起,宣導和平、寬容的美德,做一個寬容的穆斯林,對人,對教門多做善行,並期盼獲真主的 “赦宥”和“與天地同寬,已為敬畏者預備好的樂園”。